
培養造就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是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客觀需要
我們新增了一個欄目“新農人”,帶大家一起來領略下農業職業經理人的風采。
周永才,男,中共黨員,大專學歷,現年41歲,成都天平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2015年被評為第二屆“龍泉好人 百名榜樣”,2015被評為成都市優秀農業職業經理人。
作為一名基層的普通黨員和農業職業經理人,周永才以老百姓的增收致富和集體經濟發展為己任,勇于創新和實踐,敢于帶頭抓改革,善于帶領群眾共同致富。他將天平村多年來傳統種植的空心菜優勢不斷發揚光大,通過成立合作社帶領群眾搞設施農業、規;N植,建立網站打開網絡銷售渠道,積極依托現有優勢發展鄉村旅游業等。一方面將成都市民餐桌上最為常見的“毛毛菜”種成了全體村民和社員增收的致富菜,全年合作社產值達2400余萬元;另一方面,帶動了一方經濟發展和一三產業互動,成為當地現代都市觀光農業發展的開拓人與領路人。
多年來,天平村農民習慣采用露天種植和簡易小拱棚等傳統種植方式,但經濟效益低下,增收困難。2012年初,周永才在村兩委的號召和支持下,帶領18名蔬菜種植能手,以注冊資金62萬元成立了“成都天平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首先邁出的第一步就是改變原有種植模式,將竹架大棚改為鋼架大棚,蔬菜基地陸續建起了鋼架大棚,實現了規;、標準化種植,F全村常年空心菜種植面積保持1200余畝,鋼架大棚保護地栽培面積達到800余畝,年產值由之前的幾百萬元提升到2000余萬元,空心菜產業具備了一定的規模和優勢。在不斷摸索中,周永才結合合作社發展實際,制定了《天平蔬菜合作社無公害農產品空心菜生態技術標準》和《產品質量標準》,傾心在全體社員中穩步推進,合作社的蔬菜取得了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同時,合作社注冊申請并取得了“合心一”農產品商標,開通天平蔬菜專銷網站,搭建起互聯網+的銷售平臺。通過一系列措施,合作社初步帶領村民走上了生態蔬菜、品牌農業的產業發展道路。

合作社發展了,但如何處理好合作社與社員之間的關系,擺在了周永才的面前。經過合作社理事會的深入討論研究,確定了“土地入股+示范帶動”的發展模式。社員可以以自己的承包地入股,每年有2000元/畝的保底分紅,并且優先在基地享有務工機會,合作社負責統一經營管理入股的土地,積極實施土壤改良、土地整形、箱式栽培、綠色防控等綜合措施,建立“空心菜+草莓”輪作示范基地;到目前為止,合作社入股土地達到80余畝,共發放土地保底分紅60余萬元、農戶務工費120萬余元。
同時,為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合作社還鼓勵社員發展花卉種植、無花果種植、葉類蔬菜種植,引進冰菜、辣木等特優種植品種。截止目前,天平蔬菜合作社現已發展社員400余戶,注冊資金增600萬元,培育農業職業經理人11名、家庭農場5個,特色蔬菜種植面積達1200余畝,年總產值達2400余萬元,解決了800余名農民的就業務工問題,幫助入社社員人均增收每年8000元以上。
2016年1月27日,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明確提出“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同時借鑒天平村地理位置優越和蔬菜種植歷史悠久的優勢周永才提出了將現有的溫室大棚充分利用,發展鄉村旅游業的想法。說干就干,在他的帶領下,基地入口處的溫室大棚被裝修成了生態園,依托天平村現有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邁出了一三互動的可喜步伐。在這里,游客可以下田采摘新鮮蔬菜,可以進入花卉基地學習插花,可以在草莓成熟季參與鮮果品嘗與采摘,自生態園6月正式營業以來,截至9月下旬已接待游客3萬余人次,實現收入80余萬元!
通過發展鄉村旅游業,傳統的蔬菜基地煥發了新的生機,基地內農副產品的附加值不斷提升,土地帶給農民的收益也明顯增長,讓天平村的農民真正嘗到了蔬菜合作社和職業經理人領路帶來的甜頭,更加堅定了跟著合作社增收致富,共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 |